虎虎漫画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虎虎漫画小说 > 都市言情 > 百花齐放的年代最新章节 > §§3 道家老祖老子?(2)

§§3 道家老祖老子?(2) 免费阅读

七月十二日午后夕阳西斜光华东射关尹正欲下关查看忽见关下稀落行人中有一老者倒骑青牛而來老者白发如雪其眉垂鬓其耳垂肩其须垂膝红颜素袍简朴洁净关尹仰天而叹道:“我生有幸得见圣人”三步并作两步奔上前去跪于青牛前拜道:“关尹叩见圣人”

老子见叩拜之人方脸c厚唇c浓眉c端鼻威严而不冷酷柔慈而无媚态早知非一般常人故意试探道:“关令大人叩拜贫贱老翁非常之礼也老夫不敢承当不知有何见教”关尹道:“老丈圣人也务求留宿关舍以指修行之途”老子道:“老夫有何神圣之处受你如此厚爱惭愧惭愧羞杀老夫矣”关尹道:“关尹不才;好观天文略知变化见紫气东來知有圣人西行见紫气浩荡滚滚如龙其长三万里知來者至圣至尊非通常之圣也;见紫气之首白云缭绕知圣人白发是老翁之状;见紫气之前有青牛星相牵知圣人乘青牛而來也”

老子听罢哈哈大笑:“过奖c过奖老夫亦早闻你大名特來拜会”关尹闻言大喜叩头不迭之后关尹引老子至官舍请老子上坐焚香而行弟子之礼恳求道:“先生乃当今大圣人也圣人者不以一己之智窃为己有必以天下人智为己任也今汝将隐居而不仁求教者必难寻矣何不将汝之圣智著为书关尹虽浅陋愿代先生传于後世流芳千古造福万代”

老聃允诺以王朝兴衰成败c百姓安危祸福为鉴溯其源著上c下两篇共五千言上篇起首为“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故人称《道经》下篇起首为“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故人称为《德经》合称《道德经》《道经》言宇宙本根含天地变化之机蕴阴阳变幻之妙;下篇《德经》言处世之方含人事进退之术蕴长生久视之道关尹得之如获至宝终日默诵如饥似渴

点化阳子居

一日老聃骑牛行至梁(今河南开封)之郊外正闭目养神忽闻有人大呼“先生”老聃闻声睁开双目发现是弟子阳子居

阳子居魏国人入周太学闻老子渊博曾私拜老子为师沒想到在梁会与老子相遇阳子居慌忙从高头大马上翻身而下掀起锦绿长袍跪拜于老聃所乘青牛前老聃下來扶起阳子居与之相并同行

老聃问道:“弟子近來忙于何事”

阳子居施礼道:“來此访先祖居购置房产修饰梁栋招聘仆役整治家规”

老聃道:“有卧身之地c饮食之处则足矣何需如此张扬”

阳子居道:“先生修身坐需寂静行需松弛饮需素清卧需安宁非有深宅独户何以能如此置深宅独户不招仆役不备用具何以能撑之招聘仆役置备用具不立家规何以能治之”

老聃笑道:“大道自然何须强自静行无求而自松饮无奢而自清卧无欲而自宁修身何需深宅腹饥而食体乏而息日出而作日落而寝居家何需众役顺自然而无为则神安体健;背自然而营营则神乱而体损”

阳子居知己浅陋惭愧道:“弟子鄙俗多谢先生指教”

老聃问“安居何处”

阳子居道:“沛(今江苏沛县)”

老聃说:“正好相伴同行”阳子居很高兴欣然与老师结伴向东而行行至难水二人乘船而渡老聃牵牛而先登阳子居引马而后上老聃慈容笑貌与同渡乘客谈笑融融;阳子居昂首挺胸客人见之施之以座船主见之奉茶献巾难水过二人骑牲继续前行

老聃叹道:“刚才观你神态昂首挺胸傲视旁人唯己独尊狂妄自大不可教也”阳子居面带愧色恳言道:“弟子习惯成自然一定改之”老聃道“君子与人处若冰释于水与人共事如童仆谦下;洁白无瑕而似含垢藏污德性丰厚而似鄙俗平常”阳子居听后一改原來高傲其貌不矜亦不恭其言不骄亦不媚老子赞曰:“小子稍有进人者生于父母之身立于天地之间自然之物也贵己贱物则背自然贵人贱己则违本性等物齐观物我一体顺势而行借势而止言行不自然则合于道矣”

论养生经

话说老聃隐居宋国沛地自耕而食自织而衣岂知其名无足自行慕其名者接踵而至求问修道之方学术之旨处世之要于是其弟子遍天下

有个弟子名庚桑楚深得老子之道住在北部畏垒山上住三年畏垒之地民风大变:男耕而有粟可食女织而有衣可穿各尽其能童叟无欺百姓和睦世间太平众人欲推庚桑楚为君主庚桑楚闻之心中不悦意欲迁居弟子不解庚桑楚道:“巨兽张口可以吞车其势可谓强矣然独步山林之外则难免网罗之祸;巨鱼张口可以吞舟其力可谓大矣然跃于海滩之上则众蚁可以食之故鸟不厌天高兽不厌林密鱼不厌海深兔不厌洞多天高鸟可以飞矣;林密兽可以隐矣;海深鱼可以藏矣;洞多兔可以逃矣皆为保其身而全其生也保身全生之人宜敛形而藏影也故不厌卑贱平庸”

庚桑楚弟子中有一人名南荣年过三十今日闻庚桑楚养生高论欲求养生之道庚桑楚道:“古人曰:土蜂不能孵青虫越鸡不能孵鸿鹄各有所能各有所不能也桑楚之才有限不足以化汝汝何不南去宋国沛地求教老聃先生”南荣闻言辞别庚桑楚顶风冒雪行七日七夜而至老聃居舍

南荣拜见老聃道:“弟子南荣资质愚钝难化特行七日七夜來此求教圣人”老聃道:“汝求何道”“养生之道”老聃曰:养生之道在神静心清静神心清者洗内心之污垢也心中之垢一为物欲一为知求去欲去求则心中坦然;心中坦然则动静自然动静自然则心中无所牵挂于是乎当卧则卧当起则起当行则行当止则止外物不能扰其心故学道之路内外两除也;得道之人内外两忘也内者心也;外者物也内外两除者内去欲求外除物诱也;内外两忘者内忘欲求外忘物诱也由除至忘则内外一体皆归于自然于是达于大道矣如今汝心中念念不忘学道亦是欲求也除去求道之欲则心中自静;心中清静则大道可修矣?蹦先?闻言苦心求道之意顿消如释重负身心已变得清凉爽快c舒展旷达c平静淡泊于是拜谢老聃道:“先生一席话胜我十年修如今荣不请教大道但愿受养生之经”

老聃道:“养生之经要在自然动不知所向止不知所为随物卷曲随波而流动而与阳同德静而与阴同波其动若水其静若镜其应若响此乃养生之经也”南荣问道“此乃完美之境界乎”老聃道:“非也此乃清融己心入于自然之始也倘入完美境界则与禽兽共居于地而不以为卑与神仙共乐于天而不以为贵;行不标新立异止不思虑计谋动不劳心伤神;來而不知所求往而不知所欲”南荣问道:“如此即至境乎”老聃道“未也身立于天地之间如同枯枝槁木;心居于形体之内如同焦叶死灰如此则赤日炎炎而不觉热冰雪皑皑而不知寒剑戟不能伤虎豹不能害于是乎祸亦不至福亦不來祸福皆无苦乐皆忘也”

再授孔丘

话说孔丘与老聃相别转眼便是十七八年至五十一岁仍未学得大道闻老聃回归宋国沛地隐居特携弟子拜访老子

“老子见孔丘來访让于正房之中问道:一别十数载闻说你已成北方大贤才此次光临有何指教”孔丘拜道:“弟子不才虽精思勤习然空游十数载未入大道之门故特來求教”老子曰:“欲观大道须先游心于物之初天地之内环宇之外天地人物日月山河形性不同所同者皆顺自然而生灭也皆随自然而行止也知其不同是见其表也;知其皆同是知其本也舍不同而观其同则可游心于物之初也物之初混而为一无形无性无异也”孔丘问:“观其同有何乐哉”老子道:“观其同则齐万物也齐物我也齐是非也故可视生死为昼夜祸与福同吉与凶等无贵无贱无荣无辱心如古井我行我素自得其乐何处而不乐哉”

“孔丘闻之观己形体似无用物察已荣名类同粪土想己來世之前有何形体有何荣名思己去世之后有何肌肤有何贵贱于是乎求仁义c传礼仪之心顿消如释重负无忧无虑悠闲自在”老子接着说:“道深沉矣似海高大矣似山遍布环宇矣而无处不在周流不息矣而无物不至求之而不可得论之而不可及也道者生育天地而不衰败c资助万物而不匮乏者也;天得之而高地得之而厚日月得之而行四时得之而序万物得之而形”孔丘闻之如腾云中如潜海底如入山林如沁物体天我合为一体己皆万物万物皆己心旷而神怡不禁赞叹道:“阔矣广矣无边无际吾在世五十一载只知仁义礼仪岂知环宇如此空旷广大矣好生畅快再讲再讲”老子见孔丘已入大道之门侃侃而谈道:“圣人处世遇事而不背事迁而不守顺物流转任事自然调和而顺应者有德之人也;随势而顺应者得道之人也”孔丘闻之若云飘动随风而行;若水流转就势而迁喜道:悠哉闲哉乘舟而漂于海乘车而行于陆矣进则同进止则同止何须以己之力而代舟车哉君子性非异也善假於物也妙哉妙哉再讲再讲老子又道:“由宇宙本始观之万物皆气化而成c气化而灭也人之生也气之聚也;人之死也气之散也人生于天地间如白驹过隙忽然而已矣万物之生蓬蓬勃勃未有不由无而至于有者;众类繁衍变化万千未始不由有而归于无者也物之生由无化而为有也;物之死由有又化而为无也有气聚而可见;无气散而不可见有亦是气无亦是气有无皆是气故生死一气也生者未有不死者而人见生则喜见死则悲不亦怪乎人之死也犹如解形体之束缚脱性情之裹挟由暂宿之世界归于原本之境地人远离原本如游子远走他乡;人死乃回归原本如游子回归故乡故生不以为喜死不以为悲得道之人视生死为一条生为安乐死为安息;视是非为同一是亦不是非亦不非;视贵贱为一体贱亦不贱贵亦不贵;视荣辱为等齐荣亦不荣辱亦不辱何故哉立于大道观物根本生死c是非c贵贱c荣辱皆人为之价值观亦瞬时变动之状态也究其根本同一而无别也知此大道也则顺其变动而不萦於心日月交替天地震动c风吼海啸c雷鸣电击而泰然处之”

孔丘闻之觉已为鹊飞于枝头;觉己为鱼游于江湖:觉己为蜂采蜜花丛;觉已为人求道于老聃不禁心旷神达说:“吾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今五十一方知造化为何物矣造我为鹊则顺鹊性而化造我为鱼则顺鱼性而化造我为蜂则顺蜂性而化造我为人则顺人性而化鹊c鱼c蜂c人不同然顺自然本性变化却相同;顺本性而变化即顺道而行也;立身于不同之中游神于大同之境则合于大道也我日日求道不知道即在吾身”言罢起身辞别

老子出关

老子最后看到周王朝越來越衰弱了衰败得不像样子了他决定出走了要远走高飞了这要说到老子出关的事了

老子要到秦国去到西域去这就得经过函谷关另外一种说法是大散关函谷关大概原來在今天的河南灵宝县后來关口移到了今天的河南新安县这里两山对峙中间一条小路因为路在山谷中又深又险要好像在函子里一样所以取名为函谷关

守关的长官是尹喜称关令尹喜这一天他正站在城关上了望着只见关谷中有一团紫气从东方冉冉飘移过來关令尹喜是一个修养与学识极其高深的人他一看到这种气象心里一顿这是有圣人來了只有圣人來才会有这样的云气今天一定有圣人要经过我的城关了不知是哪一位不多一会儿就见到一位风骨非凡c仙风道骨的人骑着一头青牛慢慢向关口行來竟然是老子关令尹喜知道他要远走高飞了就一定要让这位当代最著名的思想家留下他的智慧來于是缠着他要他写一点著作作为放他出关的条件

老子当然是不太愿意的但是不答应关令尹喜是不会放他过关的他不给你护照签证啊老子沒办法于是只得答应条件另外老子答应他还有一个原因《史记集解》有材料说关令尹喜“善内学星宿”所以他能看天象看星宿看云气看到一团紫气飘來便知是圣人來了我们就是看到这团紫气也解读不出來嘛据说关令尹喜自己也有著作名《关令子》老子也佩服这位“服精华隐德行仁”的大智者“亦知其奇怪”所以有一种得遇知音的感觉这就为他著书了能为知音著述不亦乐乎

那时老子沉思默想将他的智慧一个字一个字地写在了简牍上先写了上篇又接着写了下篇据说写了几天写完了一数共有五千來字取名为《道德经》上篇叫《道经》下篇叫《德经》又分成八十一章于是一部“五千言”的惊天动地的伟大著作诞生了据说关令尹喜读到这样美妙的著作深深地陶醉了被吸引了他对老子说:“读了您的著作啊我再也不想当这个边境官了我要跟您一起出走了”老子莞尔一笑同意了据说关令尹喜真的跟着老子出走了后來还有人看到他们两人一起在西域流沙那儿呢而且都活了好长好长的岁数

还有一种说法:老子当年出关去到了印度后來到了迦毗罗卫国迦毗罗卫国的贤圣乔达摩?悉达多闻讯前去向老子求道后來得老子点化居然悟道成佛了~老子出关一直被人们津津乐道地传说着演绎着鲁迅先生也对此发生过兴趣还专门创作了故事新编《老子出关》还与别人打了一点笔墨仗另外老子出关中的“紫气东來”也成了中国文化中的一个基因帝王之家将“紫气”当作吉祥c祥瑞你看生个孩子如果紫气满室古人认为这孩子必定大有出息老百姓之家也把“紫气”当作吉祥的象征于是把“紫气东來”这些字写在大门上等等先民还认为哪个地方有宝物哪个地方就会在上空出现紫气

有趣的是老子骑坐的“青牛”也成了道教文化中的一个著名的意象青牛后來成了神仙道士的坐骑了到后來“青牛”也成了老子的代名词了老子又被称为“青牛师”c“青牛翁”等这青牛还被老子家乡的百姓看作是神牛说老子当初出关是乘这青牛飞过去的并且又有一段美妙的传说

今天在老子的家乡河南省鹿邑县城内的东北角上还有一处高约13米的高台叫“老君台”又叫“升仙台”台上有座老子庙庙前埋有一根碗口粗的铁柱子称为“赶山鞭”相传老子50多岁时曾在这里讲学此地离自己家有好多路來來往往都要经过一座山叫“隐阳山”这座山很高遮天蔽日山北见不到太阳冰天雪地寸草不生山南又烈日当空庄稼枯死老百姓受尽了苦难老子目睹这一切虽想解救百姓但心有余而力不足如今骑青牛飞过了函谷关知道自己已经成仙青牛也会说人话了于是又要青牛一起飞回家乡去治理那座山到了家乡老子挥鞭打山山顶削去了并且飞到了山东成了泰山再一鞭子打去把山腰打到了河南成了平顶山这时鞭梢甩断甩断的鞭子飞到了山西老子一看手中的鞭子只剩下一个杆子就顺手插在地上这就是这个铁拄子的來历老子又乘青牛飞走了而那鞭子杆就永远留在了那儿百姓感谢老子前來赶走山因为从这以后老子家乡就过起了风调雨顺的好日子了百姓就把老子挥鞭赶走山时站立的土台叫“升仙台”将地上的铁柱子称“赶山鞭”唐高祖李渊尊老子为“太上老君”又把这个台称为“老君台”还修了庙进行祭祀――这是老百姓何等瑰丽的想象啊读了老子家乡的这一则传说更感到老子又是有血有肉地活在老百姓中间老子文化就是这样一点一滴地积累起來的中国的深厚博大的文化也就是这样一点一滴地衍生出來又一层一层地累积起來的

圣人辞世

老聃长寿一百六十余岁仙逝邻里皆來吊唁老人哭之如哭其子;少者哭之如哭其母念老子顺民之性c随民之情c与世无争c柔慈待人的大德大恩皆悲不自胜

老聃好友秦佚來吊唁至老子灵旁不跪不拜拱手致意哭号三声即止待其欲转身回去时邻人拦住问道:“汝非老子好友乎”秦佚答道;“当然”邻人道:“既为老子好友如此薄情少礼可乎”秦佚道;“有何不可”邻人闻言由怒转大声责问道:“其理何在”秦佚笑道:“吾友老聃有言生亦不喜死亦不悲汝可闻乎昔日老聃之生也由无至有聚气而成顺时而來合自然之理有何喜哉今日老聃之死也由有归无散气而灭顺时而去合自然之理也有何悲哉生而喜者是以为不当喜而喜也;死而悲者是以为不当悲而悲也放生时贵生死时怕死皆是以己之意愿而强求生來c强求死去也皆背自然之理而任己之情也如安时而处顺则哀乐不能入也而背自然c违天理合于道乎不合于道可为老聃好友乎老聃好友者遵其言而动c顺于道而行者也吾既为老聃之友故能以理化情故不悲”

邻人闻之似有所悟又问:“汝既不悲何以哭号三声”秦佚笑道:“吾哭号三声非因悲也是与老聃辞别也一号言其生而应时合自然之理也二号言其死而应时合自然之理也;三号言其在世传自然无为之道合自然之理也老聃举足而应时动止而合道吾有何悲哉”众邻闻之皆言秦佚乃老聃真友故推其为主葬之人合土之时秦佚颂悼文道:“老聃大圣替天行道游神大同千古流芳”

对后世的影响

《老子道德经一则》老子的著作c思想早已成为世界历史文化遗产的宝贵财富欧洲从十九世纪初就开始了对《道德经》的研究到二十世纪的四五十年代欧洲共有60多种《道德经》译文德国哲学家黑格尔c尼采俄罗斯大作家托尔斯泰等世界著名学者对《道德经》都有深入的研究并都有专著或专论问世黑格尔说:“中国哲学中另有一个特异的宗派是以思辨作为它的特性这派的主要概念是‘道’这就是理性这派哲学及与哲学密切联系的生活方式的发挥者是老子”尼采曾说:老子《道德经》像一个永不枯竭的井泉满载宝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

前苏联汉学家李谢维奇说“老子是国际的”英国科学家李约瑟一生研究中国对中国文化情有独钟著有多卷本《中国科技史》专著他说中国文化就像一棵参天大树而这棵参天大树的根在道家李约瑟越研究中国越认识老子c道家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越发相信老子学说的正确越來越按照老子说的去做他晚年干脆自称是“名誉道家”c“十宿道人”李约瑟对中国古代文化的研究很有成就是上个世纪国际上知名的汉学家而他的最大贡献是他发现了道家思想的现代意义从而为上个世纪后半叶世界“老子热”的形成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在现时的德国c法国c英国c美国c日本等发达国家相继兴起了“老子热”《老子》一书在这些国家被一版再版2007年在已有多种英文译本的情况下一种新的《道德经》译本的出版权在美国又为8个出版商所争夺最后哈泼公司以13万美元的高价买下出版权上世纪80年代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在世界文化名著中译成外国文字出版发行量最大的是《圣经》其次就是《道德经》

无为思想

“无为”的含义

“无为”是老子思想中一个重要的理念正确理解这一理念对领会老子以及整个道家学说至关重要有人认为老子的思想比较消极不如孔子积极就是因为对老子的“无为”二字理解错误所造成的

1c要正确理解老子的无为思想首先要对“无”字有正确解读

《老子?德道经》中“无为”一词中的“无”不是表示不存在c什么都沒有的含义而是指无具体形象的物质和状态这种物质和状态只是看不见听不清摸不着它是既表无具体形状的物质又表抽象思维的属性概念

比如《德道经》第五十五章说:“卅?同一??其无有?之用也埏埴?器?其无有埴器之用也??牖?其无有室之用也故有之以?利无之以?用”这一章中的几个“无”字的含义是指的一种空间它沒有肉眼可见的物体但是它是客观存在的它可以容纳有形的物体如果沒有这个无形的空间有形的物体就不能发挥作用

《德道经》第六十九章说:“有物昆成先天地生?呵?呵?立而不亥可以?天地母吾未知其名字之曰道吾??之名曰大”这一章中说讲述的先于天地而存在的无形无像的“物”虽然沒有具体形象但是它可以产生天地万物是真实不虚的存在《德道经》第四十五章说:“无名?物之始也有名?物之母也”这里的“无”就是指的那个可以产生天地万物的特殊的“物”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