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虎漫画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虎虎漫画小说 > > 王爷任性,妃娶二手妻最新章节 > 第 125 章

第 125 章 免费阅读

,尽起太子太傅的责之后,他给了英王各种各样的刁难,但都以失败告终。

英王是武将,那他就问他典故的来由,可英王兄,竟然能闭上眼睛说出出自何书在何页,等他把两辈子学的那点典故都问光了,英王兄眼皮都没抬一下。

英王还会很多的东西,可以说,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从他被立委皇太弟的那天起,昭庆帝就把全部心思都放在了他身边,站在他身边,牵着他的手,耐心的教导着他学会一个帝王应该学会的东西。

英王兄则教会了他更多的是阳谋。

这一切都被小呆写在书信里寄给了薛重光与芳华看,薛重光看了之后,一股子闷气堵在胸口,吐不出,咽不下的。

对于典故信手拈来的本事他也有,小呆说的那些什么点茶,骑马,各种各样的东西,他也都会啊,那个臭小子从来就没有夸奖过他,却对薛明睿赞不绝口。

薛重光与芳华抱怨了很多次,芳华却道,“他一人在京中,我们远在jiāo州,想看顾都看顾不到,自然是对身边的人更亲近点了,而且,如果换个人,你会这样大的反弹吗?还不是因为那个人是薛明睿……”

说完,还似笑非笑的看了他一眼,然后慢吞吞的道,“你要是觉得不好,那要不禀了皇上,把小呆接回来?闻名天下的唯心大师要教自己的孩子挺好的。而且,你教自己的儿子,皇上应该不会说什么的。”

薛重光怒。

三月里的金陵,是人最多的时候,因为今年是三年一次的春闱,外地的举子都汇集到了金陵,还有陪考的,人越发的多,热闹是真的热闹。

得月楼是金陵城数一数二的酒楼,也是人流量最多的地方,楼下喝茶,听书,嫌弃楼下嘈杂的,也可以坐楼上的包间,隔绝闲杂人等的视线。

能在得月楼说书的,那都是名嘴,名角,此时,他拎着小方桌走进大躺,将醒堂木一拍,下面的人纷纷都停下来jiāo谈,等着今日这“金陵一嘴”讲古。

楼上的一间包间里坐着一大一小两道身影,小的问大的,“王兄,这里我还是第一次来,没想到是这样的。”

大的那个道,“以后多来,酒楼虽然嘈杂,却是消息来源最广的地方。”

说完了之后,又补了一句,“要来可以,不过要带够了人。”

小的点头如捣蒜,一脸的信服。

说书先生刚要开讲的时候,有那胆子大的客人道,“先生,别再说什么三国演义,隋唐好汉了,这些都听腻了,说点新鲜的,你不是名嘴么?说点儿女情长估计也是好听的。”

另外一位举子也道,“就是,就是,都说金陵城物阜人丰,人物风流,不如说说金陵城里的奇闻异事,那些隋唐好汉,我在书里也能看到,可这金陵城的异事就没有记载了……”

说书先生捋了捋胡子,思忖了会,道,“好,那今日就不讲那些古,说点新鲜的。既然在座的举子众多,那就给你们讲点朝堂的野史……”

皇位上的昭庆帝,以及储君皇太弟那是不敢说的,往下的大臣,那还是可以说道说道。

“……我大周朝建朝几百年,与国同休的宗室,从龙之功的王侯将相,延绵自今,多少代了,各式各样的人一一列举,怕是说上三天三夜都说不完。

咱们先说如今太子太傅,英王爷,那是侠烈英雄本色,三十来岁从北疆解甲归田,做了如今皇太弟的太子太傅,圣眷之隆,前所未有。”

“英王那真是文韬武略,不只是懂武,文也是无所不知。”

说书人的口才不错,娓娓道来,才刚开始说,就让下面的人听的入神,听到说英王,下面就有人点头道,“英王确实是我辈楷模,别的不说,就那份风姿……就让人心dàng神摇……”

“要说风姿……”那说书生捋了捋胡须,道,“都说满朝文武好眼福,那远在jiāo州的端王爷与英王爷都是上天眷顾的人。有专人评品过,端王爷风姿天成,身上的气质美而贵,更甚的是竟然有一种宝相庄严之感,看了,就让人心静。

而英王风神俊朗,更多的是从战场上下来的那种血xìng,不过这么多年,在朝堂中浸yín,更多了几分清华之气,两人竟是不分伯仲,因此,也让人水火不相容。”

下面的书生都笑了起来。

“咱们,接着说英王,英王修的是慎独功夫,私德好的不行,半分毛病都让人挑不出来。”

“听说如今英王还是单身,迷的那些大家闺秀趋之若鹜,出门得坐马车,不然就会被手帕香囊给砸个慢声,更不要说鲜花了……”

“这样一个壮年男子,竟然单身,是不是有什么毛病?”

听到这个,楼上包间里那个小的,吃吃的看着对面那淡然品茗的男子道,“王兄,你能坦白的告诉我,是真的和他们说的那样有毛病吗?”

英王斜睨了他一眼,“小小年纪,脑子里多想点有用的,最近不是有人上奏折说有水患吗?”

薛小呆无力的趴在桌子上,道,“太可恶了,皇上带着皇后娘娘,宸儿去逍遥了,留我在金陵监国,我才十二岁,就这样使唤我,就不怕我少年白头吗?”

楼下的说书还在继续,不知什么时候又拐到了端王妃身上去了,“听说那位端王妃很不简单?”

“嗯。”说书先生挺了挺胸膛,一脸的无法描述的敬佩之意,

“这位王妃出生靖国公府,她的事迹大家应该都听说过吧,是二嫁之身,从小亲娘就没了,在后娘手里长大,被靖国公给嫁到长乐侯府,偏偏,长乐侯府是深水潭,这才有端王妃愤而向皇上请旨和离的事情。”

在坐的诸人有人点头,大部分人都摇了摇头。

那说书先生伸长脖子在酒楼门口,四周环顾了一下,道,“端王妃是内宅女子,咱们这样大庭广众之下讨论他有点失礼,还是不要说的好,不要说的好……”

底下的举子们不乐意了,大声的嚷嚷,“说说,你这说书的,吊起人的胃口了,又说不能说,捡能说的说……”

满屋子的人听的正是兴头上,说书先生却说不能讲了,如何肯依?

说书先生摇摇头,道,“那就拣能说的说,头一条,端王妃和端王伉俪情深,王爷这人及其护短,所以,得罪王妃,那是比得罪王爷还更可怕,先头靖国公和他的继室可就是王爷送去出家的……

这英王是皇太弟的师傅,皇太弟那是端王妃身上掉下来的,所以……”

说书先生的话还没完,就有人拍拍桌子道,“照这么说,那端王妃比那王母娘娘也不差什么啊?丈夫是王爷,儿子是储君。”

又有人道,“听说那王爷是个惧内的?王府里就王妃一人……”

说书先生听了,喝了一口茶,捋了捋胡须,神秘的笑了笑,压低嗓子道,“这个么,王妃是王爷自己选的,自然是……这话可不能乱说。”

说书先生嘿嘿笑了几声,高声提醒各位举子,“诸位如果想要有个好前程,这后院就要当心些……不说当今是个有道明君,只有皇后一人,后宫干干净净的,就说端王府,肃王府,那英王爷可是宁缺勿滥的角……”

说完又神神秘秘的道,“你们上个月有没有听说一个案子,就是新的翰林院大学士,被发配到了岭南盐井去做苦力的案子?

那大学士为什么会被发配你们知道吗?听我说道说道啊,那大学士是个孤儿,娶了妻子后,全靠妻子做绣活,给人浆洗缝补衣服支撑生计,到了三十岁上头,中了进士,到翰林院里熬了几年资历,做上了大学士。

可,他竟然因为结发妻子年老无子,又貌丑无法带出去,就要休妻另娶。

谁知道,他发妻也是个烈的,一气之下,就靠到了衙门,正巧被英王给看到了状纸。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