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虎漫画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虎虎漫画小说 > > 刺心5·剑走偏锋最新章节 > 第五章 错杀

第五章 错杀 免费阅读

厅中的寇祭司更是激动,祖珽畏惧之意更浓。

只有孙思邈从容依旧,执着依旧,静静地等着那有如山岳的那个人的回答,可若非有惊天的气魄,怎敢直面这二十余年鲜血淋淋染就的症结?

斛律琴心一颗心几乎要跳了出来。

将军杀错了?

刺杀高澄一事,并非北天师道门下所为?

这怎么可能!

她自幼就听斛律明月说,当年高澄若不死,说不定早就灭陈亡周,一统天下,因为高澄可说是齐国王室中最具能力之人,若苍天再给高澄十年的机会,天下和现在绝对不会一样。

齐国高家除高欢外,大部分时间都是由高欢的长子高澄、次子高洋、六子高演、九子高湛掌权。

高洋掌权伊始举措和高澄仿佛,但当权不几年,行事就疯疯癫癫,后因酗酒病死。

高演杀高洋子高殷夺位,一年不到就暴毙身亡。

高湛登基几年,求仙问道,不理国事,传给儿子高纬,可说昏庸。高纬如今年幼,长居深宫,一直没有展现出明君才能。

高欢诸子中,只有长子高澄才算得上文武双绝,只有高澄才能治内平外,展现出一代明君之质。

可高澄被北天师道的高手所杀,北天师道祸国殃民,和兰京一起暗算了高澄,阻碍了齐国一统的步伐,因此齐国一定要灭道,不但要将北天师道斩草除根,还要连根挖起所有和北天师道有关的人!

因此斛律琴心乔装成慕容晚晴接近孙思邈时才问心无愧,她后来发现,斛律明月让她跟踪孙思邈并没错,因为孙思邈的确和太平大道有极深的因缘,可她也渐渐发现,孙思邈并非她想象的那种人。

相反,孙思邈行事让她动容,让她明白和太平大道有关的人,并非全部该杀。

可她却从未想到过,事情或有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但孙思邈不该死,就算以往北天师道的人也不该死。

将军杀错了!

这件事错不在北天师道,而在齐国?

斛律明月凝望着孙思邈,眼中的寒意冷过严冬:“你再说一遍。”

“我说将军可能杀错了,行刺文襄帝一事,不见得是北天师道主使。”孙思邈平静又重复道。

有寒风吹过,吹落庭院枯枝上的点点白雪。

斛律明月转过身去,又望向了冼夫人的那幅画像,那时候他脸上没有半分表情,可所有人都感觉周身泛着难言的寒意。

许久,刘桃枝嘶哑着声音道:“你为什么这么说?”

这本是一件疑案,相关的人,大多死去,孙思邈那时不过十几岁,他有何证据质疑斛律明月?

孙思邈神色萧索,他既然敢质疑,当然是有发现,可他还在沉思。

十三年前,他的一个决定,让他悔恨多年,这次,他不想重蹈覆辙。

避而不答刘桃枝的问题,孙思邈反问道:“听说将军和文宣帝的关系并不好?”

他这时候蓦地提及这种事情,很有些出乎意料,让人又猜不到他的用意。

斛律明月未答,也没有任何人回答,孙思邈少有地坚持道:“文襄帝遇刺身死后,当时最高兴的应该是东魏孝静帝……”

斛律琴心明白孙思邈的意思。

当时天下还不是齐、周、陈三国,而是东魏、西魏和南梁三国并立。

东魏自北魏分裂而来,可那时候东魏早在高家的控制内,东魏孝静帝不过是高家扶植的一个傀儡皇帝。

那时高澄已要受禅当皇帝,突然遇刺身死,孝静帝当然高兴,因为他以为机会来了。

“可他高兴没有多久,因为高洋若论治国才能,远不及高澄,但若论手段狠辣,还胜兄长。”孙思邈道。

这里是齐国,他公然指名道姓品评齐国故去的天子,本有忌讳。

奇怪的是,谁都没什么不满,就算斛律明月也没有禁止。

因为孙思邈并非在诋毁高家,他说得很委婉,在一些人眼中甚至还有点赞誉,高洋所为岂止是手段胜过兄长一句能够概括的?

孙思邈继续道:“高澄身死后,高洋封锁了高澄的死讯,几天后就控制住齐国的形势,软禁了孝静帝。武定八年后,高洋正式受禅称帝,一年后,他杀了孝静帝……开始的时候,文宣帝很有些励精图治的样子,看其手段,谁都认为他比高澄甚有过之,但没过多久,他就换了一个人一样……”

他突然提及高澄的兄弟高洋,而且十分琐屑,自有他的用意——因为他知道高洋不但宣布了灭道一事,还在二十年前的那场高澄遇刺案中,扮演着极为关键的角色。

“高洋变得性格暴戾,睚眦必报,甚至六亲不认……之后他行为放纵,整日饮酒高歌,纵马狂奔,有一日甚至登到铜雀台之巅舞蹈……”

说到这里,孙思邈神色突有分怜悯之意,终于叹了口气。

他怜悯的是什么?

厅中死寂,只有孙思邈言语幽幽,斛律琴心知道孙思邈说的并不夸张,甚至还有些收敛,实际上她也知道高洋的许多故事。

高洋后来的表现,就像个疯子一样,做了很多荒诞之事,高洋死之前,齐国上下均陷入了恐慌之境,幸好高洋死了,他死的时候,群臣干号,却没有一人为高洋流一滴眼泪,可见高洋的不得人心。

不过孙思邈说这些究竟为了什么?

斛律琴心暗自奇怪,她知道孙思邈绝非喜欢揭人短处的人。

“后来高洋性格暴戾得难以想象,发脾气起来动辄打杀,听说他曾有三次用长矛指在将军的胸口,要杀将军?”孙思邈问道。

斛律明月还是没有回答。

孙思邈望着那难以琢磨的背影,回到结论道:“由此可见,他和将军关系并不好。”

“不好能如何?”刘桃枝哑着嗓子问。

孙思邈笑笑,仍旧没有回答,只是道:“最后高洋没有对将军下手,他不动手,可能是因为知道将军武功太高……”

这倒是事实,就算是李八百这样的疯子,都不敢对斛律明月动手,高洋那时候半疯不疯,不会不考虑和斛律明月翻脸的后果。

“可高洋为何要杀将军呢?”孙思邈问道。

没有人答话,疯子的意图,本就是难以揣摩,但孙思邈为何单独指出这点?

孙思邈也未回答,话题一转道:“数月前,我第一次到邺城时,曾经看过一场……变故……”

他措辞很谨慎,因为他不想武断。

“慕容家的人行刺兰陵王,行刺之人,尽数被兰陵王斩在长街之上……”

斛律琴心脸色苍白,记得那时候起,她就乔装成慕容晚晴跟上了孙思邈。

真正的慕容晚晴,结果当然早已注定。

孙思邈道:“当初我离开邺城时,曾和将军说过慕容绍宗一事……”

这点斛律琴心倒也记得,当初孙思邈说过,慕容绍宗赫赫威名,但当年曾和高欢不和,后来高欢和慕容绍宗推心置腹,让慕容绍宗自此效忠。

孙思邈那时这么说,用意是请斛律明月放下和慕容家的恩怨,可他如今旧事重提,又为了什么?

“传言中,慕容绍宗是投水而死的……”

孙思邈缓缓道:“当初西魏据颍州,慕容绍宗为南道行台攻颍州,筑坝囤积洧水准备灌城,一日曾做噩梦,以为不祥之兆,第二日登船时,突然有暴风狂起,刮断船缆,竟将大船向敌城吹去,慕容绍宗认为近城必死,遂投水而亡,三军听闻这消息,无不悲痛,而朝廷也为之扼腕,赠使持节一职。”

转望祖珽,孙思邈道:“这件事祖大人是否记得?”

祖珽脸色灰白,闻言微颤,犹豫片刻才道:“的确是这样。”

斛律琴心疑心突起,她当然知道祖珽本是个天才,有过目不忘之能,慕容绍宗之死,轰动齐国,这等大事本没有任何疑问,那祖珽为何会犹豫?

难道说,这其中还有什么隐情?

孙思邈目光从祖珽、刘桃枝身上掠过,终于又落在斛律明月背影之上:“远在将军成名之前,慕容绍宗就扬名天下,为人坚韧,侯景背叛东魏投梁,闻慕容绍宗来剿,亦是畏惧不敢交手,这种人杰,只因近敌城时,就投水而亡,实在让人诧异费解。将军难道从未有过疑问吗?”

斛律明月仍旧沉默。

祖珽颤声道:“孙思邈,你究竟要说什么?”

孙思邈说的均是琐碎遥远的往事,但祖珽听下来,却益发惊恐难安的样子。

孙思邈环望四周道:“这里是东柏堂。”

“是又如何?”刘桃枝忍不住问道,嘶哑的声音中也带分颤。

“方才听阁下说,高洋是从城东双堂赶来平乱的。”孙思邈淡淡道,“那里距这里有数里之遥。常理而断,这里警讯传出到双堂,然后从双堂赶来,最少要小半个时辰的工夫。”

没人能看到刘桃枝的脸,但看得到他脖颈上的伤疤在蠕动:“然后呢?”

“传说中,慕容绍宗在高澄遇刺时,曾在邺城。”孙思邈又道。

斛律琴心微震,脑海中突然有光亮闪过。

方才孙思邈说了几件事。

第一件是高洋是从城东双堂赶来平乱;第二件是高洋和斛律明月的关系不好,有几次想杀斛律明月;第三件是慕容绍宗死得蹊跷;第四件是慕容绍宗在高澄死的时候,曾在邺城。

再联想到慕容家后来造反,斛律琴心只感觉孙思邈说的好似凌乱琐屑,但其中有一条线——一条贯透始终的线。

再联想到孙思邈说斛律明月可能杀错的言论,斛律琴心一颗心揪了起来。

她蓦地得出个惊人的答案。

这答案如此的匪夷所思,可合情合理,但合情合理中,又藏着太多让人悚然的结论——这个结论可怕得让她甚至不敢再想下去。

斛律明月终于开口,一字字道:“你刻意提及这些,当然是早有结论了?”

孙思邈脸上又有迷雾,点点头道:“我从这些事情中,只是推测出一种可能,如果有不对的地方,还请将军纠正。”

厅堂静得呼吸声都听得到。

顿了片刻,孙思邈终道:“从城东双堂赶到这里,需要一些时间,如果兰京带的那六个人都是北天师道高手的话,按理说趁这时间逃走不难,可他们竟没走,竟等到高洋赶来……这很不符合情理。”

表面的不符合情理,内在必有缘由。

孙思邈沉吟道:“高洋赶到后,立杀六人,却又不留活口追问究竟,也有点让人诧异……那六人是北天师道门下的结论,本是由高洋做出的,而齐国禁道令,也是高洋颁布……”

疑点重重,孙思邈叙说时,忍不住看了眼祖珽。

祖珽是个神童,也是个天才,他虽瞎了,但这些事他当年亲历过,远比孙思邈要清晰,为何得不出显而易见的结论?

“高澄死后,高洋只用了几天的工夫,就掌控大局,看起来更像是预谋很久……”

说到这里,孙思邈目光灼灼,缓缓道:“这就让人不得不怀疑,这件事本是有人策划。策划的人当然要从中得到好处……”

顿了片刻,孙思邈终说出隐藏许久却昭然若揭的一个秘密。

“这里得到最大好处的人是高洋!”

厅外风声呜咽,如冤魂哭泣。

斛律琴心娇躯颤抖,花容失色,孙思邈虽未明说,但谁都听出,他竟说是高洋刺杀了高澄。

这件事简直匪夷所思,但孙思邈分析得一切丝丝入扣,让人不能不信。

高洋刺杀高澄看起来难以理解,但原因说穿了很是寻常,权欲之下,人做出任何疯狂的事情,都不足为奇。

同为高欢之子,高洋更是野心勃勃,若大哥坐稳帝位,他要当皇帝只怕就没了指望。

因此他杀了大哥,登上了皇位,却把一切罪责推到北天师道的头上,引发齐国二十年灭道之殇。

所有人都在看着斛律明月,看着齐国的定海神针,等着他的暴怒和反击……

斛律明月竟没有反驳,口气也很平静:“然后呢?”

孙思邈道:“因此我冒昧猜测,就算北天师道参与了此事,但也是奉高洋之命,因此他们并未逃。只可惜他们武功虽高,智谋并不高,不知道这种事情结束后,一定要有人被问罪的。”

结果不言而喻,刺客尽死。

孙思邈眼中突现悲哀之意:“千百年来,这种事情屡见不鲜,可这件事却远没有在高澄死后结束。高洋为消除别人怀疑,索性将这件事做得轰轰烈烈,路人皆知,将罪责全部推到北天师道的身上,然后下令禁道,命将军剿灭所谓的凶手余孽……”

斛律琴心越听越心惊,可更惊悚的却是斛律明月在其中扮演了什么角色?

“慕容绍宗离奇投水而死,有另外一种说法是,他和高澄关系极好,当初回转邺城,知晓了高洋的秘密,高洋心中不安,然后命将军除去慕容绍宗……”

孙思邈脸上迷雾又起,但清晰地理清当年繁杂的脉络:“以将军之能,要杀慕容绍宗不难,但慕容绍宗毕竟德高望重,贸然杀之,只怕军心动摇……因此将军杀了慕容绍宗后,传出他投水而死的假象,以安军心……不过朝廷毕竟对此事愧疚,将军只怕也心中不安,因此朝廷重赏了慕容绍宗的后人……可慕容绍宗子女只怕已知道真相,这才不满造反……”

联想到才到邺城时见到的长街血战,孙思邈神色惆怅:“但这件事还没完结,高洋命将军来灭北天师道,可对将军也不放心,因此几次起杀心,要除去将军,若非将军武功盖世,在齐国如日中天,高洋说不定已经下手。”

说到这里,孙思邈忍不住叹息:“不知道我说的这些,将军可有什么补充吗?”

斛律明月突道:“当年文襄帝遇刺时,你不过十多岁吧?”

“是。”孙思邈答道。

“你能对这些事如此了解,当然不是从天师密境中得到的答案,而是别人告诉你的吧?”斛律明月望着墙。

“是。”

斛律明月目光落到墙上冼夫人的画像,淡淡道:“告诉你这些事的人,是冼水清?”他对冼夫人显然也不陌生,竟知道她的闺名。

“是。”孙思邈回道,“当年高澄身死,冼夫人一直怀疑是宇文护收买了北天师道的高手所为,但后来证明,并非如此。”

事情错综复杂,只有冼夫人这样执着的人,才会坚持查下去。

她虽离开了高澄,但她显然要还事情一个真相,也算给曾经挚爱过的人一个交代。

要杀高澄的不是宇文护,而是高洋!

“可你说了这些,当然不是要为文襄帝翻案?”斛律明月头也不回道。

孙思邈摇摇头道:“不是。”

高澄死了,刺杀高澄的兰京和那些北天师道的高手也死了,慕容绍宗死了,而高洋也死了。

高洋虽策划了这惊天谜案,登上开国之君的宝座,却逃不过命数,酗酒而死。这件事似乎尘埃落定,再追究并没什么意义。

“那你为了什么?”斛律明月又道。

孙思邈沉默片刻,缓缓道:“我只是好奇将军在这里扮演了什么角色?”他问得慢,但问得坚定执着。他揭开多年前的谜案,直面症结,就是想解决问题。

可他要解开症结,就一定要越过面前的这座山——一座从来没有人敢逾越的高山。

斛律明月不语,他看起来像座冰山,冷而且硬。

孙思邈的话语却如锤子:“以将军之能,就算开始的时候,不知道高洋的计划,但一直追杀北天师道的高手这么久,也应该知道杀错了。”

灭道本是为了掩盖真相——所有的事情,不过是因为高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