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虎漫画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虎虎漫画小说 > 历史军事 > 向天再借二十年最新章节 > 第四回 讨好乾隆帝 权臣有心机

第四回 讨好乾隆帝 权臣有心机 免费阅读

第四回讨好乾隆帝权臣有心机

北京养心殿乾隆正在南窗条案上一张金丝楠木桌上写着字,总管鄂罗尼和一个小太监正侍奉着笔墨。

只见养心殿内,云顶琉璃是瓦,檀木作梁,水晶玉璧为灯,珍珠乃帘幕,九根一尺粗的红衫木喷着金漆造着基柱,每根柱上则盘着九条五爪金龙,好不威严!那六尺宽的沉香木阔床边悬着鲛绡宝罗帐,帐上遍绣洒珠银线海棠花,风起绡动,如云山海景般绚丽多姿。榻上设着青玉抱香枕,铺着软纨蚕冰簟,叠着玉带叠罗衾。殿中宝顶上悬着一颗巨大的东珠,熠熠生光,似明月一般。地上则铺着纯羊毛毯,似白玉般阴柔,地毯正中,则内嵌金珠,九朵莲花凭地而生,朵朵均是五茎莲花的模样,花瓣鲜活玲珑,连花蕊也细腻可辨,走近细闻,也许是心理的作用,竟真有一股淡淡的荷香沁入心脾。

原来乾隆好佛,也特别喜欢白莲。然而就是这种穷工极丽,在和珅眼里却并不觉得稀奇,甚至内心还觉得乾隆有些庸俗。当然和珅自是不敢表露出来。

只见和珅进来请了安,立在一旁问:“万岁爷又有什么大作啊?”

乾隆脸色特别好,他放下笔,一脸得意道:“朕写了一首诗,准备赏给朱珪,前些日子老听永炎在朕面前嘀咕,说是他师傅朱珪快过七十大寿,想让朕嘉奖嘉奖朱珪。永炎这孩子,就是心太慈,爱念旧情。不过朱珪也算没白疼他呀!”

和珅道:“嘉王爷尊师重道,真是我等士人之楷模。真是令人敬佩呀!”

“对了,朱珪在两广总督任上也干了几年吧,听吏部说干得还是不错,总掏自己的腰包给当地乡民办事,政声很好哇!好个朱珪,跟别的封疆大臣就是不一样。”乾隆赞道

“嗯,奴才也听说朱大人官声不错。”和珅附和道,心里却在琢磨乾隆的心思。

“哦!对了,你来瞧瞧朕这首诗写得如何?”乾隆又道

和珅走过去看了看乾隆写的那首诗,说道:“皇上性契义爻,学贯仓史,每于万机之暇,深探八法之微。宝翰所垂,云章霞采,凤翥龙腾。综百氏而集其成,追二王而得其粹。又复品鉴精严,研究周悉,于诸家工拙真赝,如明镜之照,纤毫莫遁其形。仰识圣天子好古勤求,嘉惠来学,甄陶万世之心,有加无已。”

乾隆又道:“和珅啦,朕学书七十余载,溯源自分。楷法则由北朝求纂分入真楷之绪。自有自知之明。朕现在不是问的书法,问的是文采如何?”

和珅小心翼翼地拿起诗稿,仔细的看了又看,然后才道道:“圣上的诗气势恢宏,文采飞扬,确有君临天下之风,不愧为十全老人。”

“那你认为朕与李杜比之如何?”乾隆起身,躺在一侧的软椅上,接过鄂罗尼递来的茶,一边喝着,一边眯着眼睛问道。

和珅也接过另一位小太监递来的茶,却没有喝,双手恭敬的端着,那张胖脸堆着笑,讨好道:“李太白的有些诗呢,太过神浮,让人摸不着头脑;杜工部的诗呢,则太过沉郁,缺少灵气。而我们的万岁爷呢,没有李杜之神浮与愁苦,却多了几分潇洒与闲散之气。既有春秋之委婉,又如夏冬之霸气;加之独具魏晋之风骚神韵,又兼曹孟德帝王之雄气,实乃万古之第一人也!李杜两人怎能与万岁爷您相提并论?”

“噗”地一声,一口茶从乾隆嘴里喷出,一旁的鄂罗尼急忙拿着锦帕正欲替乾隆擦嘴,乾隆一边哈哈大笑,一边向鄂罗尼摆手示意不用,鄂罗尼只好小心翼翼的给乾隆捶着背。

和珅给乾隆的大笑声吓得心里一阵发毛,只好尴尬的陪着笑。

待乾隆大笑缓过气来道:“和珅啦和珅啦,你说得太过了,太过了啊!你这脑瓜真是机灵极了,先不说你说朕与李杜的比较,就你刚才说朕的书法,朕记得明明就是梁诗正几十年前就说过的,你倒一个字不差,原搬过来。记性还不错嘛!”

“皇上老当益壮,记性不也很好嘛。”和珅急忙说道。

“过是过了点,不过你的这些话,朕爱听。”乾隆笑道。

待得到乾隆的赞许后,刚才还略带一丝紧张的和珅,顿时放松了下来。因为早在多年前,当他还是在咸安宫官学学习的时候,心里就非常清楚地知道:当今的万岁爷不但能征善战,而且诗、文、书法俱佳,真可谓文武双全。而且最重要的是,乾隆皇帝本人也是引以为荣,颇为自负的。

因此,和珅在真正接触到了乾隆皇帝以后,就决定自己在今后的工作中,不但要在工作上做得出色,更为重要的是,要以诗、文、书法作为突破口,来赢得乾隆皇帝对自己的好感。乾隆一生喜爱作诗,和珅对乾隆皇帝所作诗词的风格,用典、喜用的词句都知道的一清二楚。为了迎合乾隆皇帝,和珅可谓是下足了功夫学诗、写诗,而且造诣还不浅。甚至偶尔还会在乾隆心情不错的时候,表现一下自己对诗文的偏爱,闲暇的时候还以“骚人”自居。

“鄂罗尼,还不赶紧给和爱卿赐座?”看见小心谨慎,低头站着的和珅,乾隆一脸慈祥道。

“喳!”鄂罗尼一边小声应道,一边赶紧给和珅寻来了一把小圆凳。

和珅谢过礼后,捋了捋朝服,才缓缓坐下,君臣二人拉着家常,不一会又聊到了朱珪,只听乾隆道:“朕欲将朱珪调到京城,赏他大学士头衔,并兼军机大臣,这下你们两位就可以更好的替朕分忧了。和珅,你认为如何?”

一丝慌乱从和珅脸上显过,不过和珅赶紧端着茶,小心地呷了一口,巧妙的掩饰了过去,放下茶杯,和珅站了起来,故作深思道:“万岁爷,这朱总督呢?确实是一个难得的大臣,万岁爷慧眼识珠,本来赏朱大人军机大臣一职,也是理所应当,不过奴才倒是觉得万岁爷此举有些不妥!”

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然而,即便如此,还是没有多少人乐意听到逆耳的话语,尤其是像乾隆这样的一国之君,心高气傲,整日围在身边的都是歌功颂德的言辞。稍不注意,一句违逆圣意的话,一次忤触龙鳞的行为,都会惹来杀身之祸。

虽然早在乾隆四十五年五月二十日,乾隆皇帝就将其十女固伦和孝公主下嫁给和珅长子,并赐名“丰绅殷德”,还赏戴红绒结顶、双眼孔雀翎、金线花褂等财帛。这和珅可是与乾隆结为了亲家,但所谓“伴君如伴虎”、“君君臣臣”,尤其是面对这任性的老乾隆。所以和珅在侍奉皇帝的时候,就随时提醒自己要做到紧睁眼,慢说话;在说话的时候还要尽量的做到将话说的委婉动听。

乾隆突然一下来了精神,想到平日对自己言听计从的和珅,怎么今日说出反对的话呢?但乾隆也并未生气,反倒觉得忠心耿耿的和珅似乎有着一定的道理,不由疑道:“和亲家呀,你倒是说说有何不妥?”

和珅不急不慢道:“万岁爷,您想想,朝廷得一大学士或是军机大臣不难,但是得一好的封疆大吏倒是不易!您再想想,这朱珪在两广总督任上,深得好评如潮,况且两广之地一直是大清沿海重镇,水陆贸易频繁,又加之不时老有天地会余孽造事生非。我大清缺不得像朱珪这样的贤臣良将镇守两广沿海之地呀?”

乾隆笑道:“亲家所言极是。不过,那你倒是说说,这朱珪调又调不得,那该怎么奖励呀?”

和珅道:“微臣认为除了可以给朱大人一些物资财帛赏赐外,另外可让朱桂兼领尚书一衔,反正也是虚职,挂名而已。这朱珪呢,还是做他的两广总督。”

乾隆大喜:“你代朕草拟上谕吧,着朱珪领户部尚书衔,仍领两广总督,并赏白银两万两,黄马褂一件,赐戴双眼花翎。”

和珅跪道:“喳,奴才马上办。”

此时的和珅,早已是文华殿大学士,军机大臣,兼管吏部户部事,面对乾隆的安排,虽然嘴上没说什么,心里却一阵窃喜,心里想着:朱珪这眼中钉,几年前的弹劾差点要了我这顶戴上的花翎,现在怎能让他来军机处斜插一杠子呢?那不是要了自己的命根?

待和珅走后,乾隆对着鄂罗尼道:“和珅?合身!瞧见没有?要是朝中大臣都像这和珅一样替朕着想,为朝廷着想,那该有多好呀!”

鄂罗尼也附和道:“万岁爷上有老天庇佑,而您自己又是十全老人,还有像和中堂这般的肱股之臣,真是万岁有幸,大清之福呀!万岁爷的丰功伟绩必将彪炳史册,名垂千古哇!”

被鄂罗里这一番吹捧,乾隆大喜道:“你这奴才,要不是没那玩意儿,不然朕也会赏你个总督巡抚当当。你呀你呀,比起那些迂腐士子,不知要好多少!”

养心殿里乾隆,早已没有上朝时的那份严肃与威严。主仆两人互相打着哈哈,别提这气氛有多活跃了!

嘉亲王府的一间书房内,一位中等身材,雍容华贵的三旬男子正端坐在一张椅上,此人正是嘉亲王永炎,但见他手捧着一本宋代王辟之的,对着旁边侍立的小太监徳龄叹道:“朱师傅在两广总督任上已有好几年了,不知这次能否顺利进京述职?”

徳龄小声道:“王爷,您放宽心吧!奴才想朱大人为官清廉,举朝皆知,皇上一定会将他调进京城的。”

永炎道:“宫中人事复杂,凡事都没有绝对的把握呀。”

徳龄愤愤不平道:“是呀,王爷。现在万岁爷什么都听和珅和鄂罗尼的,王爷您想见一下皇上都要经过他们二人允许,还有官吏的选拔都要首经和珅的肯定才行,都快成了“和选”了。据说就连那管家刘全,府县一级以下的大小官吏都由他任命。想想真是气人。”

永炎叹道:“哎,不说这个了。想起幼时在尚书房,朱师傅教我和十一哥读书时的场景,现在还历历在目呀!师傅常年经史怀身,每日心神不可放。对本王和十一哥真是无微不至啊!这本还有都是老师一字一句教给我的,老师那循循善诱的声音,我到现在还记得清清楚楚啊!”

徳龄故意努着嘴,摇头晃脑道:“王爷还说呢!您和十一爷在尚书房念书,奴才在一旁侍读,什么‘某平生无快意事,惟作文章,意之所到,则笔力曲折,无不尽意。自谓世间乐事,无逾此者’,奴才现在都还能倒背如流。还有朱师傅瞪您们的那一板一眼的神情,想起就瘆人的很啦。奴才现在做梦有时都梦见陪着王爷在尚书房念书,朱师傅还让您和奴才把念过的书一个字一个字的手抄下来,奴才的手都快抄断了!”说罢,德龄还装样揉了揉自己的手腕一下。

“知足吧你,你这个忘恩负义的狗奴才!”一位端着茶盏的女子走了进来,轻声骂道。

但见,一袭蓝色的纱质长裙,看起来是那么的清雅脱俗,那裙摆下端连着一圈薄长纱,高雅飘逸,腰系一条深蓝色绣花腰带,腰边系一串银色小铃铛,走起路来,那铃铛也跟着跳动,似歌唱一般。那乌黑的长发绾起,只斜插着一只木簪子,并不显得特别奢侈,倒令人觉得简单大方。一对杏眉下,扇子似的睫毛下透露出黝黑明亮的眼眸,显得特别灵性,与别的侍女就是不同。

你道此女子是谁,原来正是嘉亲王嫡福晋喜塔腊氏的侍女瓜儿。只见瓜儿将茶递与永炎后,开始数落起徳龄来:“从古至今,有哪个贝子贝勒读书把太监带到身边读书的,都是站在门外。还有,听说嘉王爷有次迟到,朱师傅要责罚你这个侍读太监,还是王爷给你求情了,要不然?哼!”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