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虎漫画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虎虎漫画小说 > 科幻灵异 > 督抚天下最新章节 > 第十六章 初临京城

第十六章 初临京城 免费阅读

“后来曹御史多方调查,终于查出那刘全不止高利取息,而且所用车马,大多违制,身为家奴,私着蟒服,这取息不过是利欲熏心,违制可是重罪啊。曹御史眼看准备得当,有一日上,便径直上奏,弹劾刘全种种不法。皇上听了,也命顺天府前往调查。本想着那刘全,已是罪在不赦了。可谁知再行查验之时,刘全家竟无任何违制之处。”

“次日顺天府查到曹御史所言那座钱庄,可前后查访,那钱庄竟和刘全半点关系也无。而且账目清楚,绝无高利取息之事。这下那和珅得意了,当廷直斥曹御史存心诬陷。曹御史所有证据,眼看消失不见,却又如何争辩?当下就摘了顶子,最后给了个革职留任的处分。唉……只可惜我等眼看曹御史正直,却也只能称一句‘皇上慈悲为怀’了。”

王杰道:“这曹锡宝我也有所耳闻,他素来刚正,做得是陕西道御史,那时便我家事务,也一一查访,绝不徇私。我一直敬佩他,只是身份所限,不得结交。谁知今日,竟被那和珅倾覆至此。”

御史历来被称为清流官员,在清代,文官补服依品级各绣飞禽,唯独都察院大小官员,不论品级高下,补服上只绣獬

豸。御史平日监察百官,便不易与其他官员交往,王杰主与曹锡宝保持距离,是尊重他的行为。

董诰道:“伟人兄前年,被那和珅设计归家守制,这两年间,眼看朝中竟有些御史,也开始说上和珅的好话了。科道清流之人,竟也如此,实在令人心寒。不过伟人兄,我看皇上还是圣明啊,伟人兄当日在康山草堂,酒后失言,皇上不仅未加斥责,这两年过来,不还是让你回来入了军机处?”

朱珪道:“蔗林啊,伟人兄回归,自是好事,可我看皇上意思,对和珅还是一如既往啊?皇上圣明如此,却识不出和珅贪利,我也着实不解。”

董诰道:“还有那福长安,这两个人在军机处,一唱一和那样子,我看了就烦。石君兄,毕竟我三人是汉臣,他们……”

朱珪道:“蔗林也放宽心,再怎么说,阿中堂才是领班,阿中堂也是旗人,不是和我们走得近些?皇上用着和珅,我看是有别的想法。”

王杰忽道:“石君这次南下,取录举人之中,可有些是你看来,确有真才实学的?”

朱珪道:“江南嘛,人才总是不缺,只是会试一向是百中取五,我在江南,是尽心选取后学了。这会试能不能中式,还要看会试主考的本事啊。”他看着王杰眼神,已然会意,王杰所想,和他相同,眼看次年会试三个月后即将开始,若是能迅速选拔一批新人,说不定还可以与和珅抗衡。

董诰见二人神色,也渐渐会意,道:“眼看这一两年,朝中有德望的老臣,已不多了,朝廷也需要些年轻人喽。伟人兄,若来年会试,由你做主考,你觉得如何?”他本是尚书董邦达之子,自幼熟谙朝政,故而朝仪制度,乾隆往往要与他商议,科举之事,他自然也说得上话。听得董诰这般言语,王杰和朱珪都清楚,来年会试由王杰主考,是大有希望之事。

王杰还未说话,朱珪早已笑道:“那是妙及,伟人兄可是乾隆二十六年,皇上钦点的状元啊,由你这个状元来主持会试,想必天下才子,都要称伟人兄一句老师啦!”清代科举与前朝类似,会试主考官员,即是当届取录进士的座师。有了这一层师生关系,日后王杰

、朱珪等人想抗衡和珅,也就有了人才基础。

王杰自然清楚其中利害,但也笑道:“我初回京师,总是不如蔗林在京这许多年,熟谙国制。何况蔗林二十五岁,即得中式,皇上原本点的是探花,后来想着你是大臣之子,才改了传胪。若是蔗林去做主考,我看士子们才真是遇上伯乐啦!”

董诰道:“伟人兄莫要自谦,我眼下还只是二品,做不得主考的。你精通关洛之学,又擅朴学,学行、政事俱是当今楷模,这主考伟人兄做不得,难道要让那和珅来做?”他这样说,也是提醒王杰,这次科举事关未来对抗和珅的大事,王杰若有希望,就一定要接下这个重任,这个时候,已不能再谦虚。

王杰听着,也点了点头。朱珪见他神色,已是决意力争主考之位。也就放心下来,道:“蔗林入军机处这许多年,想着也该升尚书了。或许三年后会试,主考便是蔗林了。”

董诰也笑道:“石君兄莫要着急,我今年才四十七岁,自觉资历还是浅了些。倒是石君兄早我十五年登科,说不定先做主考呢!”三人说着说着,也渐渐到了东华门,出宫庆祝重逢去了。

当然,此时三人还没想到,乾隆五十二年正月,王杰便升任正一品东阁大学士,董诰也晋升了户部尚书,位列一品。而这一年会试的主考,定的也是王杰。

转眼之间,阮元到京城也已经三个月了。只是这三个月,阮元过得一点都不顺利。

阮元来京城前,谢墉曾告诉他到了京城,一定要注意水土不服的问题,故而他一直小心谨慎,饮食起居不敢有任何放纵之处。可他没想到的是,因病倒下的人不是自己,而是江彩。

阮家人初来北方,对冬季寒风大雪,未免估计不足,眼看这年十二月间,北风突至,接下来便是大雪纷飞。江彩眼看北国雪景,初时还兴致勃勃,可一不小心,衣服少穿了些,到得这日下午,便觉寒冷彻骨,又捱得一日,竟突然高烧不退。

阮元眼看妻子生病,自然也找了不少医生前来诊治。可江彩身体原本就不算好,这次突遭寒气侵袭,更是高烧半月不退,眼看平日食欲亦渐不振,只得服食些清淡汤粥。阮元担

心妻子,也担心尚未出世的孩子,不知不觉间,大半时日都只好陪着江彩,为她悉心驱寒退烧。而另一边,准备会试的事,就耽误了很多。

看看到了次年正月,江彩才渐渐退烧,她原本体质便弱,又经此大病,还需照看孩儿,即便退烧,身体仍是无力。但她眼看阮元日夜卧榻之侧相伴,也自觉歉疚,道:“夫子进京,原是来赶考的,这一个月的时日,竟全用来陪我,夫子你也真是……”

阮元道:“夫人也不需自责,你说你现在这样,我即便每日都去读书复习,也自然放不下牵挂。那般读书,只是自欺欺人罢了,更何况,我自识字起,也有整整二十年了。若是会试取录与否,就只在这一个月上,之前二十年,我还觉得白过了呢。”

江彩叹道:“若早知如此,我当时何必一时逞强,非要和你过来?夫子,我这几日已不热了,自觉还好。只是……这孩子未免……”

阮元道:“若真是进京做官,这些早晚都要考虑。夫人也不必为此烦恼,即便京城一时住不惯,可眼看这孩子,大夫说都快六个月了。你还如何经得起舟车劳顿?大不了……大不了也就是三年后再考一次罢了。这科举之事,又怎抵得过夫人和孩子的性命呢?”

江彩听阮元这样说,自然也觉得内疚,可眼看丈夫为了自己连日操劳,也不愿他真的因此误了会试。忽然想起前日一事,道:“夫子,今日辛楣先生和渊如先生,不是约了夫子外出有事么?”

阮元笑道:“你看我这事都忘了,夫人烧是退了,可力气还没恢复过来。答应我,好好休息,千万别逞强。”说着轻轻抱了抱江彩,便准备出门,去找钱大昕等人。

钱大昕等学者约见的地方乃是外城会馆,阮元身在内城,又不愿麻烦行馆下人,只好自己走了大半个时辰,才到之前约好会面之所。眼看日在正中,已近午时,约定时间已经过去不少,入内看到钱大昕等人,只好先歉身成礼,道:“劳烦各位前辈,在此久等了。内子近日抱恙,不得不耗了些时日照顾,误了时辰,实在过意不去。”

阮元眼看身前,钱大昕、孙星衍此时俱已入座,诸人坐中茶水也已消

去了小半,想来也误了不少时间。但看着阮元如此诚恳,大家也不好责怪,钱大昕问道:“伯元,令夫人气色,我来时见着,还不错啊,怎么这两个月来,竟劳你一直照看?今日都是第四次找你了,这才过来?”

阮元道:“内子身子本弱,一日偶染风寒,又兼不喜此间饮食,故而……故而耽搁了些。也是在下平日心软,见内子病痛,总不忍离去,之前三次辛楣老师相约,便未能前来。今日眼看内子渐愈,这才渐渐放心。若是心绪不宁,只怕这坐席之间,也难以聚精会神,辜负了诸位先生一番教诲。”

忽听一个颇为陌生的声音道:“伯元,听你所说,令夫人也是水土不服,故而卧床不起,是也不是?”

阮元循声看去,见是孙星衍上首一个中年儒生,面色平和,眼睛却比常人要细,左目暗淡,竟已渐盲,想是治书日久,目力大损之故。他还不知这儒生姓名,钱大昕见他疑惑,便道:“伯元,这位是余姚二云先生,那《四库全书》之中,史部得以修列,首功便是二云先生,快快过来,见过二云先生罢。”

原来这中年儒生,便是当世著名学者邵晋涵,阮元听了,忙作揖尽礼。邵晋涵也笑道:“无妨,我初入京城,也曾水土不服。只是后来在这里日子久了,才渐渐适应。若是令夫人有恙,我当年的方子,现下还留着,不如借你一用。若是置办药材,缺少银两,也自来找我便是。”

阮元还未道谢,钱大昕早已笑道:“二云啊,伯元的事,你就不要担心了。伯元住在两淮总商行馆,里面药材钱物,一应尽有,哪里还需要你那些银子?倒是我看你在京城这许久了,也没什么家产,可不要成天想着济贫解难,忘了自己妻儿才是!”周遭诸人,一时也渐渐笑了起来,只是这般笑容却无半点讥讽之意,邵晋涵不仅精通经史,为人也乐善好施,品行大家一向是敬佩的。

孙星衍也笑道:“二云先生品行,在座各位自然共知。伯元,你也自精通乙部,日后得二云先生为师,当是可以一日千里。想来我耗了十年精力在《尚书》之上,这一来京城,方知和二云先生竟然无缘呀!”古代图书多依

经史子集分类,历史、地理类著作,往往称为乙部。邵晋涵虽在经部亦有所建树,可惜长于《诗》、《春秋》三传和《尔雅》,《尚书》一节确是成就不大,故而孙星衍有此一说。

阮元也谢过了邵晋涵,邵晋涵看着阮元,也笑道:“伯元只称我兄长就好,这老师二字,万万不敢当的。我当日在浙江应举,座师乃是辛楣先生。伯元若是拜我为师,岂不是要叫恩师一句祖师爷爷?如此,也未免太辛苦了些。”

钱大昕也笑道:“二云哪里来的那许多门户之见?伯元与我,当日那是一见如故,便是叫老夫一句辛楣兄,老夫也应着!伯元,切莫听他胡说。”

阮元见坐上各人谈笑自若,也不禁有些拘束,只道:“若是……若是各位并无门户之见,那后学便称一声二云先生吧。二云先生,后学于五代之事,本有些生疏,听闻先生辑录《旧五代史》,对学林有不世之功,还望先生指点一二。”

邵晋涵却道:“伯元,观你神色,已是略有憔悴之态,只怕我今日与你讲论五代之事,你也听不下去了罢?我听渊如说,你也是今年前来京城应考的举子,你这般神色,会试应付得下来么?”

其实阮元这两个月为了照看江彩,平日练笔,已是生疏了不少。虽然对江彩百般安慰,可心中对这年会试之事,也已经开始担忧起来。可即便如此,他也不愿意让身边人为他担心,便道:“会试之事,本是天数,学生已然尽力,便问心无愧。至于取录与否,实在不敢强求。”

邵晋涵叹道:“伯元,今年会试主考,乃是王中堂,最是识人才的,你若错过了他,岂不可惜?”王杰此时已晋升大学士,要称一句“王中堂”了。

孙星衍看邵晋涵面色,知道他虽然兼通经史,却无自傲之心,相反,还一直积极提携后学。也对邵晋涵道:“二云先生,伯元天性纯良,最是重情,眼下阮夫人身子不适,也是天数,勉强不来的。就算眼下强使他看书练笔,只怕也是事倍功半了。”

邵晋涵道:“其实伯元,你为人情深,我是喜欢的。读史之人,最要有怜悯苍生之念,若是凡事只看到一个‘利’字,那和豺狼禽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