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虎漫画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虎虎漫画小说 > 科幻灵异 > 明朝大昏君最新章节 > 226 李承勋

226 李承勋 免费阅读

“周伦现在在哪里?”

“在家。”

“嗯。像周伦这样的情况,就不能让他在家里待着。他才几岁,就要致仕。”

费宏是缺少魄力。

但政治水平还是很强的。听到姚镆的建议之后,费宏回去立马是整理了一下,然后给朱厚熜汇报。朱厚熜翻了翻费宏的建议,发现主要是三个方面。

一个是起复一些在家的官员。然后就是地方布政使改革,表示现在地方总督和地方巡抚开始变得正规化,布政使司没有跟以前一样那么重要。或者说布政使司不像是以前那样事情多,权力也没有以前一样那么大,不需要设立左右两个布政使。

朝廷可以留下一个布政使。

最后就是审核目前朝廷编著的一些书。

认为目前吏部、翰林院,包括一些地方官府,重复编纂古人写的书没什么用处。朝廷是不是应该审核一下,除了应该编著的书之外,其他只是重复编纂古人书的,是不是应该可以停止。

费宏知道著书是皇帝文治之一。

因此是拐着弯,建议皇帝减少著书。说的是非常委婉,但该说的意思是说了出来。如果是姚镆给皇帝建议,就不可能写的如此委婉。

但费宏却能够做的非常好。

费宏在提出这个建议的时候,先是夸奖了一顿皇帝的文治。然后又提出其中的一些弊端,建议皇上可以考虑一下,不要重复编纂那些没用的。有时间可以编纂一些有用的书籍。

虽然委婉,但朱厚熜看懂了。

当然费宏的目的就是要让皇帝看懂,但不生气。整体来说费宏是成功的,因为朱厚熜看完之后,没有任何一点不舒服的感觉。

相反朱厚熜对于费宏真是高看了一眼。没想到费宏此人还有如此的魄力,竟然要对于地方布政使司开刀,还对于一些著书开刀。朱厚熜本来还以为费宏也就是能够当个裱糊匠,没想到心中还有不少想法。

不错,不错。

可能费宏以往的形象,影响了朱厚熜的判断。

不过看着起复一些在家的官员,朱厚熜突然想起了一些官员。刚刚和费宏询问的周伦,就是朱厚熜比较有印象的官员。因为周伦此人有能力,操守也好。

名气不小,朱厚熜还没有当上皇帝,在兴王府的时候就听说过他的名字。

周伦年纪不算太大,现在才是六十四岁。

但已经在家好几年时间。

太浪费。

“你和吏部那边接触一下,让吏部列出一个名单出来,看看现在不在朝的官员到底有多少。然后派人筛选一下,除了年龄超过六十五岁的人,或者身体真的不好的人之外,其他人都要等待朝廷的命令。既然是朝廷的官员,岂能都按照自己的想法决定,这完全是无视朝廷的存在。若各方面都符合,却不愿意接受朝廷命令起复的,一律削职为民,不再享受朝廷待遇。起复之后,不好好做官的,该处理就处理。”

大明朝对于这些读书人实在是太好了。或者说中国古代王朝对于这些读书人实在是太好了。

这些人想当官就当官,不想当官就回家猫着。在家里呆腻了,想要出来透透气,就找人要起复当官。他们简直是把朝廷当成是自家的。

想来就来,想走就走。

哪里有那么好的事情。

不过也是。中国古代识字率有限,读书人都是宝贝疙瘩。有限的读书人当中,能够考取功名的读书人,那更是宝贝中的宝贝。朝廷当官的都是读书人,他们为了自己也会制定对于读书人有利的政策。

但朱厚熜可不惯着他们这个毛病。

有了功名,却不好好当官,只想要到处浪的,那就让他一辈子天天浪。

“皇上,这样强制,会不会不太好?”

“如果不想当官,不想为朝廷出力,就不要去考功名。考了功名,又不想好好当官,那考功名干什么?是想要让人看看,自己多么有才华?就算是没有他们,天下有的是读书人想要报效朝廷。不想好好当官的,就不要占据这些读书人的科举名额。朕还是那句话,那些不想要报效朝廷的读书人,可以在地方当大儒,但别来参加科举。参加科举,拿到了功名,那么他就是朝廷的人。可不能想怎么样就怎么样。”

费宏不说话。

朱厚熜知道费宏不同意。不过费宏就是这个性格,就算是不同意,也不会跟朱厚熜争辩。

朱厚熜也不在意。

继续道:“关于地方只保留一个布政使的问题,等廷推吏部尚书之后,你主持召开内阁会议,让吏部尚书、吏部侍郎参加。你们确定一个方案,然后给朕递上来。你说的不错,现在的情况,地方布政使司真不需要两个布政使。”

改变官制,当然不是朱厚熜一句话就能够改变的。

还是需要朝廷重臣的支持。

所以朱厚熜把这个事情交给费宏去处理。让内阁和吏部制定一个方案,然后递上来,朱厚熜再批准。

“臣明白。”

“至于著书的问题,的确也是一个大问题。这个朕会和翟銮,还有杨慎他们谈谈。你这些方法想的都不错,要是完成了,对于缓解目前的局面有不少用处。”

“谢皇上夸奖。”

“不过还有一件事情。李时这些日子一直在呼吁丁忧时间从现在的三年改成一年,但目前效果不是很明显。因为还没有朝廷重臣给出强有力的支持。这个事情拖下去,也没有一个准确的答案,始终是不好的。不管如何也要有一个最终的答案,卿认为呢?”

费宏坐在皇帝前面,听到这句话,心情沉重了很多。

立马是感受到巨大的压力。

李时一直在朝中呼吁,要推进丁忧改革,但效果有限,一直没有一个结论。最大的原因就是那些朝廷重臣没有几个人发表意见,既没有说同意,也没有说不同意。因为这个东西怎么表态都会得罪人。

如果反对丁忧改革,就有可能得罪不少做官的官员。

对于他们来说,丁忧真的是一个很难过去的关卡,不少人都希望改革丁忧。因为对于很多官员来说,人生能有几个三年。大部分官员,并不是杨廷和、费宏这样的少年才子,不到二十岁就能够中进士。十几岁二十来岁,就能够直接入仕,可以有四十多年的仕途生涯。

这些官员不着急。

因为有漫长的仕途等着他们,就算是耽误了几年,也没有多少影响。

可是大部分的官员,他们中进士的年龄一般都在三十岁以后。好不容易中了进士,当然是要把握每一个机会。如果在这个过程当中,突然之间丁忧,而且还是三年,影响就太大。官场上除非是有皇帝或者朝廷重臣提拔,要不然丁忧回来之后,连好的位置都找不到。这种事情在官场上是比比皆是。

一旦发生这样的事情,就又要重新开始。

对于官员仕途的打击是非常严重的。

三年,对于这些官员来说三年的仕途是非常宝贵的。哪里有资格浪费三年仕途。

因此他们内心当中,对于李时推动的丁忧改革是非常支持的。一些激进的官员,甚至是支持丁忧三个月、半年的改革。因为这样很多官员就不需要致仕,只要请假一段时间就可以。不是他们不孝顺,而是官场上每一步都很重要。落后一步,想要赶上去是千难万难。

除非你对于仕途完全没有野心。

因此反对丁忧改革,会得罪这些潜在的支持者。可是同样你要是支持丁忧改革,那也是招致骂名的事情。

清流是干什么的。

这个年代清流是很厉害的。

你要是敢支持丁忧改革,那些清流可以把你祖宗十八代都骂了,说你们家族不忠不孝。这种骂名对于读书人来说就是一个很大的污点。一旦被贴上了这样的标签,不要说是本人,就是他们家族以后想要做什么都会受到影响。可以说在大明朝做官,除非你自暴自弃,要走一条奸臣之路。要不然对于名声是非常注意的。

这才是朝廷重臣在丁忧改革当中,很多都是沉默不语的原因。

但费宏明白。

现在皇帝是把自己拎出来,给自己一个选择。

要么支持,要么反对。

皇帝的态度是显而易见的。李时这个人并不是一个很有魄力的人,或者说不是一个敢跟天下读书人硬碰硬的官员。可是这样的李时,突然之间扯出丁忧的问题,必然是因为背后有人怂恿他。

看看这一次李时成为协办大学士就知道,皇帝这是继续给李时增加实力,增加影响力。皇帝的态度就显而易见。

费宏知道,自己是内阁首辅。

这个事情自己必须要表态。

费宏想了想,还是躬身道:“臣也认为此事必须要尽快的有个结果。新的礼部尚书上任之后,臣就召开内阁会议,讨论这个问题。”

朱厚熜笑笑。

有一个性格软弱的内阁首辅,好处是什么。好处就是这个,只要不是真的触及他的底线,这样的内阁首辅是最听话的,不会直接反对皇帝的意见。虽然这样的内阁首辅无法担当改革重任,但相比起那些强势的内阁首辅,不会让皇帝感受到威胁。都是各有各的好处。

“去准备。”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