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虎漫画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虎虎漫画小说 > 历史军事 > 悠悠五千年最新章节 > 第四节 爷俩打拼家天下

第四节 爷俩打拼家天下 免费阅读

大禹(姒文命)夺得了天下,吸取了尧舜失权的教训,牢牢地把权力抓在手中,直至生命的结束。

为了树立权威,打造姒家天下,大禹发动了对外战争。首先征伐的对象是黄帝王朝的宿敌三苗部落。三苗当时主要分布在洞庭湖(今湖南北部)和彭蠡湖(今江西鄱阳湖)之间,即长江中游以南一带。

早在黄帝时,三苗部落参加过以蚩尤为大酋长的九黎部落联盟,以期北向发展,染指黄河流域。后蚩尤与黄帝争锋,最终失败被杀,三苗部落也因此北向发展受阻,但它就像打不死的小强,往往可以浴火重生,一直为华夏集团劲敌。

颛顼和帝喾时代,“三苗”趁共工与颛顼、帝喾争夺帝位时迅速发展起来。颛顼曾多次打败三苗,但到尧、舜时代,三苗再次兴起。尧时,三苗再度北上,尧发兵征讨,双方作战于丹水(今丹江,流经陕西、河南、湖北三省),最终将三苗打败。此后一段时间,三苗被迫参加了尧的部落联盟。三苗的首领驩兜成为“尧臣”,被称为“诸侯”。待时局稳定后,尧将三苗部落的一部分桀骜不顺者流放到西北的三危山(敦煌第一圣境),将驩兜流放到崇山(今广西凌云县和西林县一带)。

舜代尧为部落联盟首领以后,三苗部落趁华夏集团内部争斗未稳,再度崛起,舜乃整军振旅,经过三年准备,亲征三苗,一直打到今洞庭湖一带,方才勉强将三苗击退。

至此可见,三苗与华夏两大集团水火而不相容,再无调和余地,双方生死决战在所难免,而禹伐三苗则是决定性的一仗。

禹从舜手中夺得华夏部落联盟首领之位后,恰逢三苗地区发生大地震,禹落井下石,乘机对三苗部落发动大规模进攻。他在誓师动员时说:“三苗不敬鬼神,滥用刑罚,违背天意作乱,上天现在号令我们要对它进行讨伐。”名为顺应天命,实为扬威立国,永除后患,禹对三苗的战争早已箭在弦上。

这是一次规模较大的武力征伐,大战整整历时70天。禹亲率军队,士气高昂,强悍无比。三苗之众节节败退,溃不成军。开战不久,其首领就被东夷部落的弓箭手射死。首领阵亡,苗军大乱,纷纷四散逃命。三苗故土难守,大部分逃往西南地区,逐步被当地土著氏族部落融合。史籍中不再见三苗的活动。相传今天聚居在湖南、广西、广东及云南、四川、贵州等地的苗族,就是三苗后裔。

禹征服三苗,统一了长江流域,威望激增,地位再也无人撼动,从而加强了王权。此时,国内舜的儿子商均尚在,禹为了避免与他发生冲突,加重夺位之嫌,便干脆另建新都,在有崇氏部落所在地——嵩山之阳,建立了阳城(河南登封县告成镇)作为都城。三年后羽翼更加丰满的禹将商均改封于河南虞城,强迫有虞部落迁徙。自此大禹感觉高枕无忧,便把首都后迁往阳翟(河南禹县)。

为了巩固王权,禹有必要在内部树立权威。意气风发的他又沿颍水南下,在淮水中游的涂山(安徽蚌埠西郊怀远县境),大会夏、夷诸部众多邦国和部落的首领,这就是“涂山之会”。原来的众多部落首领,到此时大都转化成世袭贵族,分别成为各个邦国的君长。这次大会,是夏王朝正式建立的重要标志。

此时各方诸侯都畏惧禹的威名,差不多全部到会,但却有一位防风氏姗姗来迟。防风氏并不是一个小人物,当时,他是防风部落的首领,他们生活的地点是一片汪洋的沼泽地,后来,九州所贡之铜年年增多,大禹想起从前黄帝功成铸鼎的先例,就欲将各方诸侯进献的金,铸造成几个大鼎,以此纪念涂山大会,。后九鼎(即冀州鼎、兖州鼎、青州鼎、徐州鼎、扬州鼎、荆州鼎、豫州鼎、梁州鼎、雍州鼎)铸成,鼎上铸着各州的山川名物、禽异兽。九鼎象征着九州,其中豫州鼎为中央大鼎,豫州即为中央枢纽。九鼎集中到夏王朝都城阳城,借以显示夏王大禹成了九州之主,天下从此一统。九鼎继而成为“天命”之所在,是王权至高无上、国家统一昌盛的象征。

其后,夏朝被商所灭之后,这九个鼎就迁之于商朝的都城毫邑。商朝为周朝所灭之后,九鼎又迁到了周朝的国都镐京。再后来,成王在洛阳地方营造新都,又先将九鼎安置在郏鄏(今河南洛阳县西)地方,其名谓之“定鼎”。直到战国末年,周朝为秦始皇的曾祖父秦昭襄王所攻,取了九鼎,迁之于秦。搬迁途中,忽然有一个鼎"飞"入泗水之中,派了许多人,搜寻了许久,竟找不到鼎的踪影。另外八个鼎到秦灭之后,究竟如何结果,也无可考寻了。至今不知所在,成为千古之谜。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