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虎漫画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虎虎漫画小说 > > 鬼马喜剧之王最新章节 > 第 41 章

第 41 章 免费阅读

业业,将辉煌院线搞得有声有色。

虽然也被人成为“玻璃线”,但是责任却不在她,所谓巧fù还难为无米之炊呢。

梁淑怡听许贯武谈及要兴建多厅影院一事,也是大感兴趣。

她本身也是从英国留学归来,亲眼见过英国多厅影院的先进。就任辉煌院线经理之后,她为了丰富自己的知识,又阅读了大量有关院线运营的书籍。自然知道多厅影院是院线发展的必然趋势。

因此对于许贯武的想法,梁淑怡举双手赞成。

“许先生,这是我连夜制作的港九影院分布图,香港本岛影院超过五十家,其中中西区十家,南区六家,湾仔区十二家,铜锣湾八家,东区十四家。其中湾仔与铜锣湾的龙头戏院最多,共有十家。东区有龙头戏院四家,南区两家。中西区的影院则都建于六十年代之前,现在已经有些破烂不堪。”梁淑仪介绍道。

“九龙区共有院线八十家,油麻地/佐敦共十五家,旺角十家,尖沙咀四家,大角咀三家,九龙城两家,土瓜湾两家,红磡四家,观塘区十家,黄大仙区七家,深水埗区八家。九龙区共有龙头戏院十五家,其中双南院线占有两家,辉煌院线两家,嘉禾四家,邵氏六家,安乐院线一家。”梁淑仪继续介绍道。

“新界戏院较少,多分布在元朗、屯门、葵青、荃湾四区。离岛还有两间戏院,但都是街坊戏院,座位少装修差。新界目前没有龙头戏院。”周梁淑怡最后总结道。

梁淑仪介绍完毕之后,许贯武连忙送上掌声,“了不起,了不起,只用一晚上的时间,就将全港九所有戏院数据调查的一清二楚。”

“许先生,如果要建新的多厅影院,我建议尽量与新鸿基、长江实业、新世界等等这些华人地产公司看齐,他们这几年都在兴建大型高级社区。我想日后会成为人流集聚之地。”周梁淑怡建议道。

许贯武听了之后,不禁想到国内的那条万达院线,也是与地产发展同步铺开,逐渐成为国内最强势的院线之一。

“梁小姐的建议非常好,对了,长江实业的董事长是不是叫李嘉诚?”许贯武笑着问道。

“是啊,许先生也对地产业感兴趣?”梁淑仪好奇地问道。

“那倒不是,我只是听过他这个名字,好像是了不起的人物。”许贯武摆摆手道。

李嘉诚不只是在香港,即便在中国也拥有赫赫威名。他连续多年被福布斯评为华人首席富豪,在中国羡慕他的人不知道有多少。

据说香港人梦寐以求的就是做李嘉诚,睡李嘉昕。

许贯武也不免对这位首席华人富豪产生几分兴趣。

“李嘉诚经商的确很有头脑,在去年的股灾中他不仅没有一点损失,反而提前抽身大赚了一笔。”梁淑仪笑着说道,“不过比起新鸿基地产的李兆基与新世界的郑裕彤而言,李嘉诚还算不上什么。”

“噢?!”许贯武微微一愣,李嘉诚现在还不是华人首席富豪么?

“他现在身价大概多少?”许贯武好奇的问道。

“具体我也不知道,但去年他的长江实业上市时,公司资产估值一点五亿港币。现在经过股灾之后,虽然股价一落千丈,但是李嘉诚实际资产并没有损失,而且他还趁机以低价吸纳了不少物业。现在估算来看,大概也有两亿多港币吧。”梁淑仪介绍道。

“李嘉诚现在才两亿港币的身家?”许贯武眼前一亮,心里面忽然多了一点想法。

“梁小姐,请帮我做一份可行xìng的报告书,我要在香港繁华闹市区收购物业,兴建多厅影院。”许贯武朗声说道,“这件事,由你全权负责。”

梁淑仪冷不丁挑上重担,却不惊反喜,“谢谢许先生!”

第八十八章挖人名单

1973年香港股市恒生指数由一千七百点直线下挫,跌至五百多点,一些炙手可热的蓝筹股,最低限度跌去了七成半,损失惨重。

同年年末,阿拉伯产油国宣布调高油价,石油从每桶三美元直接飙升至十美元。石油危机导致美国、德国、日本等国陷入二战以来最严重经济衰退。

香港股市受此影响,74年再度暴跌,恒生指数在去年狂跌75%之后再跌60%!

香港经济陷入一片混乱之中。

受此影响,房地产业也是一片萎靡,建好的楼盘房价一降再降,没有建好的楼盘也停工成为烂尾楼。

许贯武选择这个时机入市抄底正是时候。

凭借从好莱坞赚到的数亿资金,梁淑仪在许贯武的支持下,开始大规模的兼并计划。

当时香港经济全线下挫,无数房地产商破产倒闭,房子扔在那里买都没人买。

原本需要二十几万才能买下的单位,现在只要几万块就可以收购到手。

梁淑仪捧着港币大把撒钱,好像善财龙女下凡一般。

在她大手笔的投资之下,短短几个月的时间,许贯武手中就拥有超过20座商业大厦,近百万平米的物业,一跃成为名符其实的香港地王。

这20座商业大厦共花费许贯武三亿港币,除了底层用于修建多厅影院之外,其余楼层全部用来出租。每年可为许贯武赚取超过叁仟万港币的租金。

许氏兄弟公司也鸟qiāng换pào,从不足一百平米的门面房,直接去到尖沙咀的千平写字楼。

许贯文、许贯武、许贯英与许贯杰四位大老板每人分到一间足有百平的办公室,在里面不只可以跳舞甚至打球都可以。

“哇!换了新办公室,感觉就是不一样。”许贯英站在会议室窗前,望着远处的维多利亚港道。

“大哥,我们公司从门面房搬到写字楼,也算是到一个新的阶段了。”许贯武坐在会议桌前笑道,“对公司未来的发展,你有什么想法没有?”

许贯文坐在老板椅上,望着窗外的风景也是雄心万丈,“阿武,现在公司有你的注资,我们的财力已经可以与嘉禾相抗衡。但是人才方面还是有些欠缺,所以第一步我打算挖人。”

“挖人?!”许贯杰一愣,“我们和嘉禾有了协议,不能互相挖对方墙角,那样一来我们只能从邵氏下手了。”

“恩,我也正是这么想的。邵氏给员工的工钱一向很低,为此员工方面的怨言甚大。我相信只要我们出得起高价钱,一定能挖不少人过来。”许贯文胸有成竹的笑着说道,“我已经列好了一份名单,咱们一起来看看能挖谁过来。”

许贯文说着从文件夹里取出一份名单来,上面密密麻麻的写着邵氏所有工作人员的名单。

从管理层的高层到跑龙套的咖哩菲,从人前显贵的当红影星到隐身幕后的工作人员,凡是叫得上名字的全都位列其中。

许贯文、许贯武、许贯英、许贯杰四人都曾经在邵氏呆过一段时间,因此自然对这份名单上的人物熟知一二。

许贯武拿着那张名单仔细的看着,寻找在自己脑海之中有印象的人物。

张彻、李翰祥这两位导演就不必说了,无论如何是不可能来许氏兄弟公司的,除非到八十年代邵氏关张之后。

只是到那时,张彻已经垂垂老矣,长江后浪推前浪,已经被洪京宝、程龙、新艺城一伙人拍在了沙滩上。

而李翰祥大概那时候已经投奔内地,去拍他心目中最想拍的《垂帘听政》去了吧。

胡金铨大导演倒还有些机会。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